查看原文
其他

《厌女》|你是否对性别充满偏见?

上野千鹤子 品卷一族
2024-12-10

一本读起来不那么令人愉快的书,反思女性偏见在全世界的普遍存在。


您收听的内容是我们对知识的提炼与再加工,如果你想全面了解书中内容,可以购买此书原版。与本书相关部分书籍的音频链接在文章的尾部,如有兴趣,敬请点击收听。

核心书摘

《厌女》不是一部纯理论性著作,在这本书中,作家上野千鹤子用深刻的洞察和犀利的笔触,运用女性主义理论针对日本现代社会中出现的种种不平等现象进行了实践性分析,剖析了“厌女症”这个普遍存在的症结。上野千鹤子在书中提出了很多直接而犀利的观点,冲击着读者的三观。最重要的是,虽说书中提到的素材多取自日本社会,但其中的深刻思考和反思,适用于普遍社会。


关于作者

上野千鹤子,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当代著名社会学学者,日本女性主义理论及运动的领袖人物,著述甚丰。她一生致力于女性主义研究,争取男女平等和性别解放,是日本女性主义理论和运动的领袖人物,被誉为“日本第一女权主义者”。主要著作的中文译本有:《裙子底下的剧场》、《父权体制与资本主义》、《近代家庭的形成与终结》、《一个人的老后》等。

本书鲜知


学什么?如何改变“厌女”心理

虽然厌女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但这种偏见急需改变。因为厌女症不只发生在男性身上,在女人身上也同样存在,所以,想改变厌女心理,也有“男人的途径”和“女人的途径”两种方法。

对于男性来说,首要方法是停止对身体的他者化,让精神成为个人的主体,不要再把他人视为支配和控制的对象,克服对女性的双重标准。请爱上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而对于女性来说,要学会与自己和解,减掉不必要的厌恶感和羞耻感,努力实现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自由。

你还会发现

· 为什么男性会“蔑视女性”又离不开女性;

· 为什么女性会“自我厌恶”;

· 如何摆脱和超越“厌女”心理。

一、什么是“厌女症”

“厌女症”的主要表现是男性对女性的仇恨和敌视,但是,这种赤裸裸的仇恨,只是厌女症表现的一部分。厌女症还有很多更隐蔽、更广泛的表现。而且,厌女症不只发生在男性身上,在女人身上也同样存在。下面,我们就从“男性”和“女性”两个角度来理解厌女症。

1.男人的“女性蔑视”

有些男性厌恶女性,表现得很直接明显,但是,也有很多有厌女症的男性恰恰相反,他们会表现出很喜欢、依赖女性,根本离不开女人。更准确地说,他们喜欢和依赖的是“女性符号”。那什么是女性符号呢?就是女人的超短裙、长头发、胸部和大腿等一系列象征物。有些男人,即使很讨厌现实生活中的女人,但当他看到这些女性符号时,依然会产生反应。

但是,他们并不是发自内心地尊重、喜爱女性,而只是把女人当作一个符号、物品或工具,也就是对女性进行“他者化”。当男性把女人归为“他者”时,就可以很轻易地对她们进行控制。在他们眼里,这样的女性既充满魅力,又可以随意轻蔑。这也就是男性厌女症的核心表现——女性蔑视。

这些有厌女症的男人们,用一道严格的阶级和性别分界线,把自己和女人的世界隔离起来。有时候,他们也会对挣扎在苦海中的女性表示同情,倾听她们的不幸身世,但这只会发生在他们身处绝对安全区域的时候,听女人的故事,刚好可以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

到这里,我们可以总结一下男性的“厌女症”特征。有厌女症的男性,会直接、赤裸地仇恨女性,也会间接、隐蔽地蔑视女性。但无论是哪一种,核心都是认为自己的地位高于女性,是比女性更高等的物种。

2.女人的“自我厌恶”

说完了男性的厌女症,下面再接着说说女性的厌女症。

当一个女人厌弃女人的时候,她厌弃的往往是自身,也就是“自我厌恶”。在书中,作者上野千鹤子举了一个曾经轰动日本东京的案件来说明女性的厌女症,这就是“东京电力公司女职员被杀事件”。在这名被杀的女职员身上,女性的“厌女症”心理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这修事件中的受害人叫渡边泰子,生前是知名企业东京电力公司的一名女高管,她毕业于名牌大学,家境也很富裕,让人费解的是,她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当街揽客的街娼,街娼是性工作者中最廉价也最危险的一种。

作者认为,渡边泰子之所以会做出这种行为,根源就在于内心深处的“厌女症”。她依恋自己的父亲,渴望像男人一样,承担家长的责任,这就导致她深深憎恶自己的身体,对身体产生了一种近似复仇一样的情绪。在进行性工作的时候,渡边泰子故意把自己的价格标得很低,这无疑是一种自我堕落。事实上,渡边泰子也是在用这种方式,狠狠地嘲笑男性,嘲笑他们的欲望一文不值。

所以,“厌女症”的本质就是一种深深的“自我厌恶”。为什么这个世界会对女性充满恶意呢?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厌女症呢?这就是我们第二个维度要重点回答的问题。

二、为什么会产生“厌女症”

在书中,作者深度剖析了“厌女症”产生的心理因素和社会根源,总结起来,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分别是男女价值判断、父权制社会和母亲的传递。下面,我们分别讲讲。

1.男女价值判断

作者认为,厌女症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男女价值”的判断方式不同。男人的价值实质上是一种奖励,而奖励背后更深层次的,是男人世界里的霸权斗争。对一个男人最高的评价,往往不是来自女人的赞美,而是来自其他男人的喝彩。如果一个男人能在霸权斗争中获胜,作为奖励,财富、地位和名誉,包括女人,都会自然而然地拥有。

在性别研究理论中,有个词叫“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别扭,其实说的是,男人与男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一个男人,必须得到其他男性的认可,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男人。

既然男性价值是通过霸权斗争来体现的,那么女性价值呢?作者在书中指出,一个女人的价值,主要是由男人的选择决定的。如果一个女人不能被强有力的男性选择,那她作为女性,似乎就是没有价值的。

有句俗语叫“男人靠征服世界来征服女人,女人通过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女性似乎很难真正为自己创造价值,她们的价值往往依附于男性。

这种男女价值判断的方式,就把女性置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如果一个女性“不够漂亮”“没有魅力”,不能让男性心动,不能被男人选择,那她就很容易被当成没有价值的存在,从而陷入深深的自厌自弃的境地。

2.父权制社会

导致厌女症的第二个重要因素是,父权制社会。

在父权制社会下,人们通常会有喜欢男孩的倾向。在中国传统中,也有着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这种思想,是几千年文化传承沿袭下来的。所以,重男轻女的思想自古就有,并不少见。当一个人从出生时起,个人价值就因为性别产生了差异,这种现象,就是最明白易懂的“厌女症”了。

说到“厌女”,在父权制社会里,还有一种很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孩子的出生和归属。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没有什么比“未婚妈妈”“单身母亲”这些称呼的伤害更大了。如果一个女人生下了孩子,却没有丈夫,她不仅要受到道德上的谴责,在社会生活中也会面临很多困难。首要的一个困难就是,孩子不能登记,无法获得一个合法的公民身份。

为什么呢?因为在父权制社会中,只有父亲,才能决定女人和孩子的归属。一个孩子,必须要属于一个男人,在男人的支配和掌控下,这个女人和她的孩子,才能在社会上被指定分配一个席位。否则,就无法得到社会的承认。

另外,在父权制影响下,很多男人都喜欢说“我将竭尽一生保护你”。听到这句话的女人,很容易被击中内心,感觉一辈子都有了归属和安全感。但事实上呢?本书作者指出,这只是一种“权力的色情化”。

所谓“保护”,就意味着把人关进围栏之中,并且终身支配。无论那个围栏是温室还是监狱,都没有什么区别。“保护”其实是“占有”的另一种表达,但在男人的甜言蜜语里,它却成了“爱”的代名词,而这正是“权力色情化”的一种体现。

3.由母亲传递下去的厌女症

在父权家庭里,母亲很难称得上是幸福满意的,而这种不如意,又往往无力改变,最终演变成一种痛苦复杂的情绪。这种情绪,女儿通常是看在眼里的,她们会觉得,原本强有力的母亲,却被控制在了更强大的权力者之下,内心也会不由自主地对母亲产生轻蔑。

如果母亲和女儿互不干涉,似乎也没什么大碍。但是,很多母亲一边生活在痛苦之中,另一边还要把同样的人生强加在女儿身上。在她们看来,如果女儿没有被一个男人选中,没有当上母亲,没有像自己一样辛勤地背负养育的责任,那她就还算不上一个真正的成人,不是能和她的地位相“匹配”的女人。

在传统观念里,女人的价值有两种,一种是靠自己挣来的,另一种是被男人赋予的。哪种价值更高呢?答案往往是后者。在这种价值观下,很多大龄未婚女青年就会遭到深深的嫌弃。

甚至还有一个词专门来形容这种事业很成功,但一直未婚未嫁的女性,那就是“败犬”。也许,这些所谓的“败犬”女性都通过自身努力,自己挣来了价值,但如果没有得到男人的赏识,没有从男人那里获得被赋予的价值,那她就依然是失败的。

三、如何摆脱和超越“厌女”心理?

到这里,我们已经了解了厌女症的主要表现,以及产生厌女症的深层社会根源和心理因素。事实上,厌女症带来的危害有很多,它会让女性的自我价值感严重下降,也会让女性的生存处境变得更加艰难。那么,如何摆脱和克服这种现象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重点内容。

作者上野千鹤子认为,厌女症是根深蒂固的,它和社会性别一样,是在历史中被构建起来的文化产物,并不是那么轻易就能超越的。所以作者说:“由于我出生成长在一个厌女症根植太深的世界,以至于我无法想象一个没有厌女症的世界。”但尽管如此,作者依然没有放弃努力。在书的最后,她用少量篇幅来介绍超越和摆脱“厌女症”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别是“男人的途径”和“女人的途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1.男人的途径

对于男性来说,超越厌女症的首要方法,就是停止对身体的他者化,让精神成为个人的主体。

一方面,男性要停止对自己身体的控制和支配;另一方面,男性也不要再把他人,尤其是女性,视为支配和控制的对象。学会这一点,男性就不会再把其他男人看作威胁恐怖的根源,也不会把女人看作低人一等的存在。

那怎么做到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克服对女性的双重标准。很多男性都有一种极端的想法,就是喜欢把女性分为“圣母”和“娼妓”。

在他们看来,女人要么是肮脏的、可以被玷污的娼妓,要么就是纯洁的、一心向善的圣母。他们从娼妓身上获得满足,把她们看作“为快乐”的女人。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娶一位纯洁的女人回家,就像“圣女”一样,来彰显自己的身份、提升自己的地位。这些男人在选择妻子时,不太看重对方的性格和美貌,除了门第家产以外,只要对方能生儿育女就够了,换句话说,就是选择“为生殖”的女人。

但是,把女人分为“为生殖”和“为快乐”,本身就是一种物化女性的表现。其实,世上并不存在绝对的圣母,也没有绝对的娼妓。如果要真正克服“厌女”思想,首先就要去掉这种双重标准。

当一位男性真正尊重和喜爱一位女性时,应该是爱上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接受对方的主体意识和自我表达,而不是仅仅喜欢女性的“功能”,更不是通过对女性的占有,来实现对自身魅力的确认。

2.女人的途径

说完了男人的途径,接下来再说说女人的途径。女性怎么克服厌女思想呢?主要就是学会与自己和解,减掉不必要的厌恶感和羞耻感。

另外,也有很多女性走上了女权主义道路,用女权主义的武器来维护自身的权益。但是,这并不是说,女权主义者就没有厌女症,正好相反,女权主义者往往是从厌女症出发,决心要反抗社会文化强加在她们身上的不公平待遇。

法国著名女权主义者波伏娃就曾经说过:“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一个女人,不是生下来就要成为妻子和母亲的。是社会把这个身份强行安在了她们头上,并最终限制了她们的自由。

而要突破这种桎梏,女性就要努力实现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自由,在想好要成为一个妻子、一位母亲之前,首先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才能摆脱“生为女人,我很抱歉”,真正做到“生为女人,我很自豪。”

总结

以上就是《厌女》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在这本书中,日本作家上野千鹤子用深刻的洞察和犀利的笔触,写下了日本现代社会中出现的种种不平等现象,深入剖析了“厌女症”这个普遍存在的症结。虽然这本书写于十多年前,但放到今天的中国来看,依然具有深刻的参考意义和反思价值。

书中有很多观点直接而犀利,冲击挑战着人们的三观。作者也在后记中说,这是一本令人不快的书。无论是写书的人,还是读它的人,都很难从中获得愉快的体验。但正是因为它会令人不快,我们才要去阅读和讨论它,因为它关系着我们能否正确认识自己,能否和他人建立深度有效的联系,以及能否实现真正的解放和自由。就像作者所说:“如果你读了这本书感觉不快,那无疑是因为你知道什么是厌女症。”(编辑:水落鱼浅)



此为本书书稿的删减版,更多详细内容请听完整音频。



相关内容:

《性别之伤与存在之痛》|女性在男权社会和父权制度下的困境和伤痛。

《女性贫困》|女性想冲破贫困,要凭自己的努力吗?

《蒙尘缪斯的微光》|博学女性是如何突围成功的?

《杜拉斯传》|敢爱,敢恨,她从未放弃过抗争,而是在抗争中获得欢乐。

【彪悍江湖】《撒切尔夫人》|为什么说权力是撒切尔夫人生活的前提背景?

【世界名企名人】《我的一生略小于美国现代史》|美国报业第一夫人是怎么将美国总统拉下台的?

《辽宫英后:细说萧太后》|敢爱敢恨的传奇。

上次推送内容:

《迈尔斯直觉心理学》|直觉是真实还是欺骗?

《重新定义公司》|如何发现人才?留住人才?

《超级运营术》|同类活动那么多,怎样做才能超越竞品,占据头条?

《认知突围》|让认知优势成为你先人一步的竞争。

【严选好书】总一事无成,是因为你心里住了太多的“替罪羊”。

本次推送:

《厌女》|你是否对性别充满偏见?

《进化式运营》|产品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以及相对应的运营技巧。

《万达工作法》|如何用精细管理管好人和事?

《增长黑客》读书会(五)|什么是啊哈时刻,为什么要创造啊哈时刻。

《柔道战略》|小公司是如何扳倒大公司的?

下次推送: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为什么说大城市是天然的多样化的发动机?

【严选好书】中国古代有“两个半”圣人,今天给你讲“一个半”。

《自我管理与发展智能》|个人成长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六个能力。

《别让猴子跳回背上》|如何从下属受众抢回自己的时间?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品卷一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